二月的赞比亚,正值雨季。这个季节,是赞比亚气温最高的时候,日最高温度可达40℃以上,但这个季节,也是这个干旱的非洲国家雨水最充沛的时候,雨频繁的下着,河道充盈,荒山变绿,雨水滋润着万物,让万物重新迸发出勃勃生机。
距离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东南90公里的凯富埃河畔,正在施工建设的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有这样一群中国水电人,他们日出而作,日落未息,孜孜不倦,努力工作,他们每天抬头仰望着大坝,见证着大坝浇筑一天天升高,为得就是早日实现发电的目标,为得就是让中国速度走向世界。
早上五点钟的黎明 朦胧而充满了希望
二月八日早上五点,和往常一样,张至勇早早地起来,简单洗漱后,他先到项目营地转一圈,看看水,检查检查电,然后和老婆打个视频聊一会,炫上两句good morning的英语,这是他的习惯,用他自己的话说,“年纪大了,喜欢多操点心,起来得比较早。”约莫着六点的时候,迎着东方若隐若现的朝阳,张至勇走向餐厅,这个时间点,他是第一个到餐厅吃早饭的人,除了偶尔的两次生病之外,他一直如此。吃完早饭,张至勇带着他的三十个赞比亚劳务,开始了一天紧张的工作,营地装修、维护、养草和种花,以及各种各样水电站移交前合同内规定的工作内容。
也是早上五点钟,和张至勇一样时间起床、甚至比他起床更早的,还有营地的厨师崔小月,他是下凯富峡水电站项目的厨师班长,干了三十多年厨师班长,崔小月知道做厨师的不易,为了让大家吃的好,早上要比别人起得早,晚上要比别人睡得晚。“但是大坝项目将近200个人吃饭,众口难调,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所以8455新葡萄娱乐对自己说,要尽力去做,用心去做,”说到食堂,崔小月有说不完的话。年过半百的崔小月喜欢做完早饭的时候站在厨房门口看东边天际缓缓升起的日出,虽然已经51岁,但是崔小月认为自己还很年轻,还可以为项目做出很多的贡献。
现在的赞比亚,早上五点钟天还没有亮开,但是张至勇和崔小月却早早的起来,他们迎着朝阳,为了新一天的工作勤勤恳恳,他们没有远大宏伟的人生理想,有的只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无愧于公司,无愧于项目。
中午十二点钟的骄阳 炙热而生生不息
相信,即使没有去过非洲的人,也都知道非洲是炎热的代名词,非洲人黝黑的皮肤,非洲广袤的干涸草原,都是由这里的气候决定的。非洲没有春夏秋冬四季,只有雨季和旱季,大致类似于中国的夏季和秋季。现在的赞比亚,正值雨季,日平均温度接近40℃。
中午十二点,下工,张留超和其他大坝浇筑的师傅们一起走向现场餐厅,说是餐厅,只是由几块钢板和彩钢瓦简单搭建起来的临时就餐点,当他们到达就餐点的时候,食堂送过来的盒饭已经摆在桌上,吃饭的时候,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流进饭菜,让张留超分明能够感觉到汗水的盐味和食用盐的区别。“今天气温差不多要超过40℃,坝顶的温度可以达到45℃,太热了,稍微动一下都要出汗,不过看着大坝浇筑高程一天天升高,内心还是很兴奋的。”张留超说。
崔兵今年28岁,现在大坝工区工程量结算和综合事务协调人,虽然已经28岁了,但是和崔兵交流,仍然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像孩子一样的坦诚率真,崔兵很真诚,他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崔兵看着张留超一样的师傅们每天任劳任怨的工作,他的内心很受鼓舞,他认为作为水电人,就要秉承水电人的美好品质,踏实做人,努力做事。“人生就是一场修行,8455新葡萄娱乐只有在前进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砥砺前行,最终才能收获人生沉甸甸的果实。”1992年出生的崔兵到现在还没有结婚,“想大坝快点浇筑完成,然后就回去结婚。”在万里之外的祖国,还有一个让他日夜牵挂的人。
水电站的导流洞,全场584米,中午最高温度可以达到50℃以上,这里洒下了太多张留超和崔兵的汗水,以及和他们两个一样工作在大坝作业面的师傅们,但是这里是水电站的根基,是整个项目的根基。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工作的重要性,所以大家义无反顾,这里承载了大家的希望,承载了缺少电力资源的赞比亚人民的希望。
傍晚六点钟的晚霞 如绵而让人温暖
下午下班,吃过晚饭,六点多的的时候,项目中方医生李海霞喜欢边散步边在营地庭院看夕阳在重山中慢慢落下,他喜欢那一抹绯红的晚霞斜挂西方天际。“8455新葡萄娱乐年轻的时候也喜欢写作,喜欢描写大自然,傍晚的夕阳看着很美丽,让人感觉心里一阵阵温暖。”李海霞说。工作每天重复着,李海霞过着医务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的生活,“其实非洲的生活没有别人想的那么辛苦,只要一心用在工作上,做好项目医务工作,为职工服务好,职工生病了可以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照顾,每天的生活都会很充实。”李海霞医生笑着说。李海霞医生已经56岁,但是从她爱笑的脸上还看不出太多岁月留下的痕迹,这和她的好心态有着紧密的联系。”
喜欢吃过晚饭散步的还有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杨明月,走出象牙塔,杨明月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了憧憬,她认为,只要努力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本领,就一定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作为项目的文书,她每天处理着各种文件,这个工作略显枯燥乏味,但是杨明月欣然接受,“和文字打交道,更要细心和耐心,稍微一粗心都会出现差错。”上班六个月,杨明月的进步很明显。前段时间,大坝浇筑超过100米,杨明月还特意去了一趟大坝现场,站在坝底向上看,“真的很壮观,真的很有气派。”杨明月说。
二月是赞比亚的雨季,此时,距离首都卢萨卡东南90公里的下凯富埃河,也因为雨季降水量增多的缘故,河水变得湍急起来,仿佛他们要加快脚步奔向未知的远方,实现那早日融入大海的使命。
而在凯富埃河畔施工的这一群中国水电人,他们也正加紧施工的步伐,从施工技术方案的制定到现场具体的施工开展,从忙碌的厂房工区到浇筑超过100米的大坝作业面,到处都是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夜以继日地朝着实现第一台机组顺利发电的目标前行。张至勇很普通,崔小月很普通,张留超很普通,崔兵很普通,李海霞和杨明月也很普通,他们不是项目上最优秀的,但是,他们却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就是这样一群普通的水电工人,促成了水电站的拔地而起,在他们心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对项目最大的贡献。
所有的平凡都会孕育伟大,所有的坚持终会得到收获。在未来的某一天,当大坝建成,当游人站在坝顶俯瞰下方时,他们之中一定会有冥思,在很久以前,那些建设者是不是站在坝底抬头仰望着上方……
巍峨大坝
责任编辑:张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