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的7月,北疆的阿勒泰地区却似中原大地的暮春时节,这里处处绿草如茵,牛羊满山,鸟雀在林梢间鸣唱,雄鹰在蓝天上翱翔,大自然恩赐着万物生灵,草原上充满着勃勃生机。在阿勒泰地区的西部,奔腾的布尔津河一路汇集雪山融水,在深山峡谷之间千转百回,川流不息。
QBT,布尔津河流经途中的一个大峡谷,它位置偏僻,人迹罕至,却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2013年初,水电十一局承接了QBT水电站前期进场道路第Ⅲ标和导流工程Ⅰ标两个项目的建设任务。QBT水利枢纽为大(1)型I等工程,电站总装机容量52.4万千瓦,被誉为北疆最大的水利枢纽。大坝采用混凝土面板坝,水库具有多年调节能力,最大坝高220米,是新疆地区第一高土石坝。
从下游的冲乎尔水电站库区坐着小艇往里行进,一路山明风清,水光潋滟,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宁静、幽美的山水胜境。
半个小时后,弃艇登陆,便到了QBT水电站施工区域,这里呈现出的是一番战天斗地、喧嚣热闹的景象。
对于水电十一局人来说,开疆拓土的初期,是一段艰辛的历程。
37公里的山路,走了17天
作为项目的第一批进点人员之一,57岁的老水电邵战朝说起进点时的那段经历总是感慨万端。
2013年3月17日,水电十一局先遣人员满怀着激情向QBT挺进。然而,偏僻的峡谷只有一条很窄很窄的牧羊小道往里延伸。而当时,处于高纬度的北疆地区厚厚的冰雪尚未消融,放眼处仍是一派银妆素裹,峡谷里面的地形地势大家也不甚了解,这些,注定了进点道路不会一帆风顺。第一天,先遣人员进到山口10公里处,便彻底找不到了那条牧羊小道,无法继续行进的他们无功而返,只得择机而发。3月24日,大家开始了第二次征程,这次项目组织了一台反铲和一台装载机在前面配合着开道,准备一股作气到达目的地,但当天行进了近6公里后,天又下起了鹅毛大雪,前行的脚步再一次被迫停下。第三次,先遣人员吸取前几次的经验教训后,带上帐蓬、蔬菜、馒头以及做饭的锅、灶器具随行,当天前进了20多公里后才找了一个稍宽的空地,搭起帐蓬,建起了临时营地驻扎下来,准备做长期的斗争。第四次,他们以临时营地为据点继续前行,一路依山开道,遇沟填壑,前后又花了6天时间,往里行进了15公里,终于在4月3日进驻QBT。
“真是太难了!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来,还没有哪个项目的进点有乔巴特水电站那么费时费力!”说着这话,邵战朝显得满脸的无奈。
进点后没多久,封山的冰雪逐渐消退,布尔津河结束了它漫长的“冬眠”期,涌动的河水恢复了它原有的活力。绿色,在悄无声息中爬上山头,QBT,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困苦中迎来开局
人员的进入只是第一步,后面的工程施工才是关键。
承建的前期两个项目中,进场道路第Ⅲ标主要包括2.4公里道路修筑和0.8公里隧洞开挖支护,隧洞为城门洞型,高6.288米,宽7.5米。导流前期工程Ⅰ标包括进出口及施工支洞进口边坡开挖与支护,1012.614米长隧洞开挖支护,土石方开挖16.8万立方,石方洞挖7.6万立方。两个项目计划要求于今年年底完工,而到了11月中旬乔巴特地区就会被大雪封山,全部施工人员在此前都得撤场。
实际的有效工期很短。
然而,人能通行的小道并不能保证车辆的通行,工程车、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各种大宗生活物资、临建材料一时运送不进去,施工局面迟迟难以打开。面对困局,项目经理韩振方整夜整夜地不能入眠,强烈的责任感所带来的着急时时挠着他的心。
韩振方可谓是个“老新疆”了。自2006年进驻新疆以来,他在7年时间里已经参与组织了两个水电站大坝的施工建设。和那两个水电站相比,QBT水电站前期的状况差得太多了。最关键的是30多公里的道路不通,让他觉着有劲无处使。
直到5月25日以后,业主购买了一艘摆渡船,一些大型机械、施工和生活材料才通过冲乎尔库区这条水路陆续运进现场,修道路、挖洞子、建营房各项工作才得以开始展开。
困难虽然很多,但局面有了新变化总是一件好事。到7月25日,承担的进场公路已修完1.4公里,隧洞掘进大约200米;导流洞进口掘进60米,出口明挖土石方3万立方。
“8455新葡萄娱乐的施工压力是非常大的。只有一条船,运送物资、设备太慢了,耽误了很多时间。”干活雷厉风行的韩振方表达了他的不满和着急。但他表示,会尽全力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时间去实现今年的施工计划。
现在,正是项目大干的好时机。
生命在山峦间怒放
在QBT山间,有一种像薰衣草一样的花成片成片的绽放,虽深居大山峡谷,却难以掩饰它的艳丽。它就像水电十一局乔巴特项目的员工一般,在顽强的力量下展现出动人心魄的魅力。
综合队队长刘继贤刚进点之初,主要是带着一些人员做测量点。每天,他们一帮子人如猿猴一般奔波在陡峭的山崖上,坚硬的荆棘划破衣服、刺破皮肤是常有的事。而这,还不是他记忆最深的,更有那么一段时间,为了不影响工作,一大早,他们扛上工具上山,中午下班也不回营地吃饭,大家拿出随身带着的硬馒头,就着一把黑咸菜啃将起来,这一啃,就是20多天。
“没有人抱怨过,每天的工作中大家都是很努力的。”刘继贤说,他觉着自己的弟兄们个个都是好样的。
“没有电,没有水,吃住条件太艰苦了。”说起刚来时的情形,几个来自南方农村的工人都直摇头。他们是一些从事洞子开挖支护的专业人员,转战了全国许多地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深山中搞隧洞开挖,但相比之下,QBT的艰苦是他们极少遇到的。虽然如此,但那一张张布满灰尘的憨憨的笑脸中,没有展露出一丝的沮丧与怯弱。
在距离大坝坝址不到两公里的右岸一个平缓地带,有几顶绿色帐蓬静静地支在那儿,在项目营房没有建成之前,它是项目前沿的临时驻点,初期进点的测量、技术、质量、调度及后勤人员暂时都在这里办公和生活。里面只有床、凳子、行李包等一些简单的东西,一览无余。
杜彥军今年24岁,4月份住进帐蓬的,已经有3个月时间了,他那顶帐蓬里一共住着4个人,另外还有两个伙伴比他还小两岁。这里十分封闭,目前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年轻的他们却守住了一份寂寞!闲暇的时候,他们就对着大山高歌,以释放自己的一些情感。
“前期的艰辛是暂时的,等道路修通后,等营地建好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杜彥军说得很轻松。
QBT虽然偏僻,但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这里没有都市里的喧哗,没有流光溢彩的霓虹,但它有的是在艰辛面前的乐观与豁达,有的是如山峦之间盛开的鲜花所怒放的生命……
QBT,布尔津河流经途中的一个大峡谷,它位置偏僻,人迹罕至,却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2013年初,水电十一局承接了QBT水电站前期进场道路第Ⅲ标和导流工程Ⅰ标两个项目的建设任务。QBT水利枢纽为大(1)型I等工程,电站总装机容量52.4万千瓦,被誉为北疆最大的水利枢纽。大坝采用混凝土面板坝,水库具有多年调节能力,最大坝高220米,是新疆地区第一高土石坝。
从下游的冲乎尔水电站库区坐着小艇往里行进,一路山明风清,水光潋滟,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宁静、幽美的山水胜境。
半个小时后,弃艇登陆,便到了QBT水电站施工区域,这里呈现出的是一番战天斗地、喧嚣热闹的景象。
对于水电十一局人来说,开疆拓土的初期,是一段艰辛的历程。
37公里的山路,走了17天
作为项目的第一批进点人员之一,57岁的老水电邵战朝说起进点时的那段经历总是感慨万端。
2013年3月17日,水电十一局先遣人员满怀着激情向QBT挺进。然而,偏僻的峡谷只有一条很窄很窄的牧羊小道往里延伸。而当时,处于高纬度的北疆地区厚厚的冰雪尚未消融,放眼处仍是一派银妆素裹,峡谷里面的地形地势大家也不甚了解,这些,注定了进点道路不会一帆风顺。第一天,先遣人员进到山口10公里处,便彻底找不到了那条牧羊小道,无法继续行进的他们无功而返,只得择机而发。3月24日,大家开始了第二次征程,这次项目组织了一台反铲和一台装载机在前面配合着开道,准备一股作气到达目的地,但当天行进了近6公里后,天又下起了鹅毛大雪,前行的脚步再一次被迫停下。第三次,先遣人员吸取前几次的经验教训后,带上帐蓬、蔬菜、馒头以及做饭的锅、灶器具随行,当天前进了20多公里后才找了一个稍宽的空地,搭起帐蓬,建起了临时营地驻扎下来,准备做长期的斗争。第四次,他们以临时营地为据点继续前行,一路依山开道,遇沟填壑,前后又花了6天时间,往里行进了15公里,终于在4月3日进驻QBT。
“真是太难了!参加工作这么多年来,还没有哪个项目的进点有乔巴特水电站那么费时费力!”说着这话,邵战朝显得满脸的无奈。
进点后没多久,封山的冰雪逐渐消退,布尔津河结束了它漫长的“冬眠”期,涌动的河水恢复了它原有的活力。绿色,在悄无声息中爬上山头,QBT,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困苦中迎来开局
人员的进入只是第一步,后面的工程施工才是关键。
承建的前期两个项目中,进场道路第Ⅲ标主要包括2.4公里道路修筑和0.8公里隧洞开挖支护,隧洞为城门洞型,高6.288米,宽7.5米。导流前期工程Ⅰ标包括进出口及施工支洞进口边坡开挖与支护,1012.614米长隧洞开挖支护,土石方开挖16.8万立方,石方洞挖7.6万立方。两个项目计划要求于今年年底完工,而到了11月中旬乔巴特地区就会被大雪封山,全部施工人员在此前都得撤场。
实际的有效工期很短。
然而,人能通行的小道并不能保证车辆的通行,工程车、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以及各种大宗生活物资、临建材料一时运送不进去,施工局面迟迟难以打开。面对困局,项目经理韩振方整夜整夜地不能入眠,强烈的责任感所带来的着急时时挠着他的心。
韩振方可谓是个“老新疆”了。自2006年进驻新疆以来,他在7年时间里已经参与组织了两个水电站大坝的施工建设。和那两个水电站相比,QBT水电站前期的状况差得太多了。最关键的是30多公里的道路不通,让他觉着有劲无处使。
直到5月25日以后,业主购买了一艘摆渡船,一些大型机械、施工和生活材料才通过冲乎尔库区这条水路陆续运进现场,修道路、挖洞子、建营房各项工作才得以开始展开。
困难虽然很多,但局面有了新变化总是一件好事。到7月25日,承担的进场公路已修完1.4公里,隧洞掘进大约200米;导流洞进口掘进60米,出口明挖土石方3万立方。
“8455新葡萄娱乐的施工压力是非常大的。只有一条船,运送物资、设备太慢了,耽误了很多时间。”干活雷厉风行的韩振方表达了他的不满和着急。但他表示,会尽全力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时间去实现今年的施工计划。
现在,正是项目大干的好时机。
生命在山峦间怒放
在QBT山间,有一种像薰衣草一样的花成片成片的绽放,虽深居大山峡谷,却难以掩饰它的艳丽。它就像水电十一局乔巴特项目的员工一般,在顽强的力量下展现出动人心魄的魅力。
综合队队长刘继贤刚进点之初,主要是带着一些人员做测量点。每天,他们一帮子人如猿猴一般奔波在陡峭的山崖上,坚硬的荆棘划破衣服、刺破皮肤是常有的事。而这,还不是他记忆最深的,更有那么一段时间,为了不影响工作,一大早,他们扛上工具上山,中午下班也不回营地吃饭,大家拿出随身带着的硬馒头,就着一把黑咸菜啃将起来,这一啃,就是20多天。
“没有人抱怨过,每天的工作中大家都是很努力的。”刘继贤说,他觉着自己的弟兄们个个都是好样的。
“没有电,没有水,吃住条件太艰苦了。”说起刚来时的情形,几个来自南方农村的工人都直摇头。他们是一些从事洞子开挖支护的专业人员,转战了全国许多地方,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深山中搞隧洞开挖,但相比之下,QBT的艰苦是他们极少遇到的。虽然如此,但那一张张布满灰尘的憨憨的笑脸中,没有展露出一丝的沮丧与怯弱。
在距离大坝坝址不到两公里的右岸一个平缓地带,有几顶绿色帐蓬静静地支在那儿,在项目营房没有建成之前,它是项目前沿的临时驻点,初期进点的测量、技术、质量、调度及后勤人员暂时都在这里办公和生活。里面只有床、凳子、行李包等一些简单的东西,一览无余。
杜彥军今年24岁,4月份住进帐蓬的,已经有3个月时间了,他那顶帐蓬里一共住着4个人,另外还有两个伙伴比他还小两岁。这里十分封闭,目前没有任何娱乐设施,年轻的他们却守住了一份寂寞!闲暇的时候,他们就对着大山高歌,以释放自己的一些情感。
“前期的艰辛是暂时的,等道路修通后,等营地建好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杜彥军说得很轻松。
QBT虽然偏僻,但这里山青水秀,空气清新。这里没有都市里的喧哗,没有流光溢彩的霓虹,但它有的是在艰辛面前的乐观与豁达,有的是如山峦之间盛开的鲜花所怒放的生命……
进场交通洞
施工便桥
地形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