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日前,从中国电建集团工会传来喜讯,五分局职工刘一勤在首届“电建杯”水工建筑测量技能大赛中,以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娴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135名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被电建集团授予“集团公司水工建筑测量工技术能手”称号。
工作中的刘一勤
“进十强了!进十强了!”远在新疆北部吉勒布拉克工地的廖金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向工友们报喜,此时她的心也早已飞到了青海,因为此时此刻她的丈夫——刘一勤正在那里参加电建集团公司举办的首届“电建杯”水工建筑测量技能大赛,这份喜报是来自于他丈夫的比赛成绩。
“测量工技术能手对他而言绝对是实至名归”,与刘一勤多年共事的同事们说:“他干过大大小小工程很多个,从没出过差错,领导把测量任务交到他手里算是进了保险箱了”。
刘一勤,五分局新疆QBT项目部测量队长兼调度室主任,高高的个子,大大的眼睛,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的笑容。但凡了解他的人都知道,刘一勤只要干起工作来就有一股谁也阻挡不了的韧劲。
2006年,刘一勤受命承担云南糯扎渡码头项目测量队工作,这是一条在当时昆明设计院建院以来设计断面最大(17×22米)、结构最复杂(三心园)的马蹄形隧道——攀枝花隧道工程。恰好这时其他单位在一条隧道上对接时出现偏差,造成了负面影响。大伙都替他能否圆满完成这项艰巨任务而捏把汗。但刘一勤心里有底,靠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韧劲,接受任务后,他认真钻研图纸,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带领他的团队一8455新葡萄娱乐淮巫龅枷吒春思煅椋谎崞浞车暮涂诙游樽龊貌饬拷坏坠ぷ鳌J┕す讨校淼莱鱿侄啻嗡剑巳繁J┕そ韧案希β狄煌淼牧跻磺诘诙天依然扛起仪器复测塌方量,开始变形观测。那个时候常常坐在车里,嘴里嚼着馒头,手里还拿着计算器和图纸,监理和设计单位领导知道后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在云南码头项目完工之际,项目部又承担了一条土场道路,开工之初,要在酷热密林中复测地形,林中常有一种黄蚂蚁,只要咬住人死都不松口,疼痛难忍,同事们谈之色变,但刘一勤总是在前边开路,以苦为荣,以苦为乐。那时云南已百日大旱,水源奇缺,空气焦灼,路上铺满厚厚的浮尘,人行和过车都能卷起漫天的尘土,连生活用水都十分困难,甚至几天都洗不上脸,但每次下班他都会给同事们一个惊喜,使大家在朗朗的欢笑中结束一天疲惫的工作。
新疆冲呼尔项目进场时国庆节刚过,天气转凉,还没有建设营地,业主单位要求一周之内就要完成进场路的勘测设计。那时作为开路先锋的测量队只有4个人,租住在距工地七八公里的镇上,他带领着仅有的几个人,每天背着几十斤沉重的仪器来回奔跑近二十多华里,早起晚归,被当地人称做冲呼尔“镇上早起第一人”。 一8455新葡萄娱乐蛭影嘣诠さ乜垂芪镒识砉绶梗跻磺诿白攀倍鲜毙南赣暌恢备傻较挛缌悖翟诙龅牟恍校耪业降钡匾换Ч萨克人家,比画着讨了两个“囊”充饥,硬是干到天黑,坚持把当天的地形测完。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他们边勘察,边测量,边设计,借助当地唯一的网吧做资料,奇迹般地完成了两岸进场路的勘测设计和两岸坝肩测绘数据的采集汇总,为后续工作和主体工程施工打好了基础。
酷暑七月,新疆吉勒布拉克工程主体中标,正在紧张复测地形之际,当地遭到“小咬”的突然袭击,项目所在的哈巴河县是“小咬”重灾区。这是一种体形极小的飞蝇,历史上曾经暴发成灾,据当地百姓说,严重时曾经把落在地上的成年猫头鹰瞬间击倒,来势凶猛,防不胜防,被咬的人奇痒难忍,严重的还会生疮溃疡。但这对刘一勤似乎没有影响,他每天照旧最早来到工地,最后一个离开。炎炎烈日下,他身穿厚厚的外套,头裹双层纱巾,双手戴着手套,一个人把仪器架在河边,一连几天雷打不动,艰难地完成了右岸坝肩和趾板边坡的大部分数据采集。晚上洗澡的时候,大家发现,几乎抓破的红疙瘩布满了他的脖颈和腰间。
刘一勤爱学肯钻也是出了名的,每到一处,测量队都会变成一个爱学习的组织。哈巴河进场之初,作业面广阔、人员奇缺,他白天在工地领着人边干边教,晚上在营地组织强化培训,一个人当几个人用,不知疲倦,天天如此。别人晚饭后散步娱乐,他则在办公室讲课,并且每天课后必留作业,或出题考试,提高学习实效。他在做好测量工作的同时,还经常另辟蹊径,不放过任何细小的环节,亲自动手编辑计算程序,经常使纷乱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容易理解。只要哪个项目出现测量方面的难题,他都会第一时间出现。正是由于他这样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工作,同事们背后都称他是“救火队长”。
如今在新疆QBT项目,一顶4人共住的帐篷,一张用石板搭起的小桌,就是刘一勤的办公室。“等电站建成了,就能造福当地百姓,工程前期吃点苦没什么”。这个不善言谈的腼腆小伙子,用他的执着、坚韧继续为他的“中国梦”、“水电梦”担当着急先锋。